潘金莲天资聪明,风流美丽,功于心计,是“玩男人高手”,“红杏出墙”的代表。她敢恨敢爱,我的生命我作主,攀爬在婚姻的崎岖路上,一不小心便三易其主,最后傍上西门庆这个大款。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,虽然美丽诱人,风情万种,但这她放荡不羁,一旦欲望脱缰,其野性奔腾咆哮,难以收敛。
这样的女人,有谁敢亲近,又有谁能快乐驾驭?
西门庆,官场好手,商场老手,情场猎手,潘金莲遇见西门庆正是钉子碰上铆:天生的一对。西门庆是花心男人的典型,“坑妇女领袖”,不但拥有众多妻妾,而且经常在外拈花惹草,玩情人,玩小姐,玩保姆。潘金莲亦不是省油的灯,面对丈夫的无情,她以牙还牙,频频出轨,深深触痛了西门庆大男子主义的敏感神经,引发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一系列出轨与反出轨、走穴与反走穴的斗争。
话说潘金莲自从嫁到大官人府上后,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姿色,赢得了西门庆的宠爱。然而新婚蜜月刚过,西门庆便老毛病重犯,到处寻花问柳,沉溺于姿色出众的李桂姐,半月不归。别的婆娘犹可,唯有潘金莲欲火难耐,每天浓妆艳抹,望眼欲穿,于是派玳安送信,尽诉思念之苦,却被西门庆痛骂一顿。潘金莲气不过,又捱一刻似三秋,便引诱小厮琴童进房,“花酒”将他灌醉,掩了房门,褪衣解带。
也许是众婆娘争风吃醋,她们纷纷向西门庆揭发举报潘金莲偷汉,引得大官人雷霆大怒。他来到潘金莲房中,先是一个大耳光把妇人打翻在地,然后喝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,用马鞭子“唰、唰、唰”地抽打。这是潘金莲第一次遭遇家庭暴力,初尝西门庆拳头的滋味。但对西门庆来说,对不听话的女人采用暴力手段,实在是家常便饭,小菜一碟!
西门庆不愧为情场高手,懂得如何摆平女人,他一手硬一手软,软硬兼施,逼人就范。当自己与李瓶儿的奸情被潘金莲识破后,西门庆“慌得妆矮子,只跣脚跪在地下”,笑嘻嘻央及“噤声些”,承认错误,还说李瓶儿要拜她做姐。潘金莲再三不罢休,西门庆又用一对寿字金簪收买她,潘金莲这才欢喜起来。另一次,西门庆和宋惠莲偷情,被潘金莲捉奸在现场,气得妇人破口大骂,西门庆不停陪笑,说:“怪小淫妇儿,悄悄儿罢,休要嚷的人知道。我实对你说,如此这般,连今日才一遭。”以此哄骗潘金莲。
不仅如此,西门庆为了教训潘金莲,可谓不择手段,甚至实施性虐待。那次李瓶儿与西门庆偷情时,李瓶儿背后取笑潘金莲也是一对“露水夫妻”,刚好被潘金莲听见,她便用言语惹犯了李瓶儿。对此,西门庆想找机会修理潘金莲。一次,西门庆与潘金莲在葡萄架下投壶作耍,故意用酒将潘金莲灌醉,却见那妇人脱得一丝不挂仰卧于枕席之上,他乘着酒兴,解下妇人两条脚带,拴其两足,吊在两边葡萄架上,与之云雨。然后,当着潘金莲的面,搂抱丫环春梅于他腿上,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“花酒”。随后,取出黄李向潘金莲投“肉壶”,直把潘金莲折腾得“春心迷乱”。
如此,吊着妇人反复捉弄淫戏。潘金莲苦不堪言,只叫:“今日经着你手段,再不敢惹你了。”
潘金莲当真这么容易被驯服,再不敢惹犯西门庆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她嘴巴这么说,实则口是心非,身不由己,忽悠西门庆而已。潘金莲虽然遭到西门庆的各种惩罚,但她轻佻、放荡的本性不改,终究守不住自己的欲望,耐不住内心的寂寞。她在西门庆眼皮底下,与女婿陈经济眉来眼去,打情骂俏,最终勾搭成奸。西门庆死后,潘金莲被逐出家门,她无处安身,只好借住在王婆家,不久又与王婆的儿子王潮儿擦枪走火。
潘金莲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,象西门庆这样有头有脸的男人尚难驾驭,一般男人又如何奈何得了?
《金瓶梅》中,有可能驾驭潘金莲这匹野马的,除了西门庆外,还有一个男人就是武松。可惜武松只是一介武夫,不懂女人,不懂风情和怜香惜玉,打一辈子光棍也是自找。如果,当初潘金莲不满武植,追求自己的情人时,武松不要那么绝情,即使不与她圆满结合,只要给她一点精神寄托,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结局,也许至少会改变三个人的命运:潘金莲不会破罐子破摔,做别人的“二奶”,与武家决绝;这样,武植也不会枉送一条性命;武松也不会大开杀戒,逼上梁山。武松,除了力气比女人大,可以将潘金莲剜心割腑外,有什么本领能够赢得潘金莲的芳心,征服她的精神?武松甚至不如西门庆,除了做个黑道杀手,什么都不是。
武植一个窝囊废,不但多次被戴绿帽,稀里糊涂送了亲亲性命,不值一提。《金瓶梅》虽然对陈经济着墨不少,但他毕竟只是个小人物、小白脸,对潘金莲而言,仅仅玩偶而已!
婚姻诚宝贵,生命价更高,若为性福故,两者皆可抛!以此概括潘金莲的人生,不知是否恰当?
其实,一味指责潘金莲是有失公充的。假如不是王婆有意设下十件挨光计,不是西门庆“君子好逑”,潘金莲会“红杏出墙”吗?面对相貌堂堂、有房有车、呼风唤雨的名流男人,天下又有几个女子能过诱惑关?何况潘金莲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,不“移花接木”都难!当然,如果西门庆娶她后,能浪子回头,全心全意爱家也爱她,潘金莲会出轨吗?是否可以这样说,潘金莲的欲望脱缰,是男人本身放纵造成的,她只是代表女性对男权主义、封建礼教压迫的一种反抗?
潘金莲一直就是荡妇的代名词,不管人们给予她多少同情和理解,她的形象总是好不起来。比如,你可以愤愤不平说出许多潘金莲的好话,可我要说你是潘金莲,或者说你的女人是潘金莲,你一准儿不高兴。潘金莲的悲剧源于当时的法律制度。当时的法律制度不是以人权为本,而是以王权为本,因而潘金莲没有什么人权可言,更没有什么女权可言。以人权为本的法律制度,其出发点是人,其最终归宿也是人。
人的需求,人的利益,是其首要的关注和关怀,因而人权至上的理念必然贯穿于其全部原则、规则和概念之中。